秋分是2023年几月几日
①2023秋分是哪一天什么时间
2023年秋分时间:9月23日14点49分46秒,星期六,农历八月初九。我国古籍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。
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
一是,日夜时间均等,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;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,这一天可以观测到“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”的特殊现象。
二是,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②2023年秋分是哪天
2023年秋分是9月23日14:49:46,农历癸卯(2023)年八月(大)初九,星期六。2018年国家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,今年9月23日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。秋分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“三秋”忙碌,田间地头尽是欢声笑语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此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,碧空万里,秋色平分。
秋分吃秋菜,秋菜就是一种野菜,多见嫩绿的、细细棵。秋分前后,人们会去田野中搜寻秋菜,采回来与鱼片一起做成滚汤,名曰“秋汤”。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身壮力健,安康幸福。
白露过秋分,农事忙纷纷。秋分节气,更是亿万农民的节日。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秋分时节,播撒在田间地头的辛劳都变成了累累果实,每一分付出都得到金色的收获。现在秋分已经被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以此致敬农民、礼赞丰收。
田野翻着金色的麦浪,棉田是一片银白的世界,各色瓜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,飘着诱人的香气。春耕夏耘的辛苦忙碌,终于在金秋得到收获。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四季轮回讲述着生命最美好的本质。
③2023年秋分是农历几月几日
开始时间:2023年09月23日14:49:46
结束时间:2023年10月08日21:15:23
农历时间:八月(大)初九,星期六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“祭月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定在“秋分”这天,不过由于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。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秋分的到来预示着秋意渐浓,预示着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,而后气温逐渐降低,越发寒冷。
秋分习俗有哪些
1、送秋牛
秋分随之即到,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。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“说秋”,说秋人便叫“秋官”。
2、粘雀子嘴
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汤圆,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
3、放风筝
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。尤其是秋分当天。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,鲢鱼风筝,眯蛾风筝,雷公虫风筝,月儿光风筝,其大者有两米高,小的也有二三尺。市场上有卖风筝的,多比较小,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,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,较大,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。
4、竖鸡蛋
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,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“立蛋”试验。
结语: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“2023年的秋分是农历哪一天哪一日,2023年秋分节气农历具体时间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④2023秋分是中秋节吗 今年秋分和中秋同一天吗
导语:因为节气是以公历为准,而传统节日是以农历为准,所以有时候一些节气会正好遇上传统节日。其中,秋分节气和中秋节是离得比较近的,有些年份边便可能相遇。根据日历,今年秋分节气在9月23日。那么,2023秋分是中秋节吗?到底今年秋分和中秋同一天吗?一起来了解。
2023秋分是中秋节吗
不是。2023秋分时间是2023年9月23日(农历八月初九),而2023中秋节时间是2023年9月29日(农历八月十五),故不在同一天。
两者有什么联系吗?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(中秋节),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
祭月,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,实际上是古人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。在秋分时节,是古老的“祭月节”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”而来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,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,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。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。北宋时期,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,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。
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,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。“中秋”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,成书于两汉之间的《周礼》(世传为周公旦所著,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)中说,先秦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中秋献良裘”、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活动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王宫,祭日也;夜明,祭月也。” 郑玄 注:“夜明,月坛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夜明者,祭月坛名也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祭日以牛,祭月以羊彘特。”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祭日以牛,祭月以羊彘特。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。”
秋分是什么意思?
意思一:昼夜等长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,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;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。
意思二: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意思三:表示秋季中间。因为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天的中间,平分了秋天。
据作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八月中……解见春分”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”。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中秋节含义: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
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以后。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,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,大都有古老的渊源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